close

近來社團內部已開始大興土木,動手設計議題或擬定社課方向,大家雖然有衝勁,但我認為要推廣國際觀,首先重要的是有趣以及嚴謹的議題設計,為什麼台灣的學生極少在談論有關國際間的議題呢?又或者將其事做不重要的事務呢?

我認為,其中最大的盲點是大家沒有弄懂什麼叫"國際議題",以至於談論的內容發生主題不符主旨、內容過於淺白、面向不夠完整、缺乏問題意識等缺陷。

本文的主旨站在一個團體要設計某議題並將其製作為活動並推廣出去,以下將有詳細介紹:


[什麼叫做國際議題或全球議題?]

議題,本身包含的面向非常廣,它不單是時事的些微變化,更是長期存在的世界性問題。舉例來說,「愛滋病在衣索比亞盛行」,這是國際時事;如果他是一個全球議題,我們會這樣介紹,「愛滋病不是非洲專利,亦是世界問題!?」

接下來這議題會有各種面向需要了解,因為這議題影響的範圍並不只是醫療範圍;

政治外交方面,非洲缺乏能應付此危機的政府或組織,急需先進國家人道援助。

經濟民生方面,愛滋病使非洲國家人口下降,導致國內生產力不足,有可能爆發飢荒。

國際社會方面,民間團體前往救援,但當地政府不願協助,先進國家視協助為談判籌碼。

科技新知方面,巴西早已研發便宜的愛滋新藥,卻被西方國家所阻擾,其背後原因為何?

將上述整合起來,會產生一個新議題,「國家間的危機博弈:愛滋病」

所以總體來說,時事是一個點,各類議題則成一條持續的線,國際議題就組合成一個面;而真正引發關懷的事物,往往是一套整體的事物,且背後隱藏錯綜複雜的因素,正因為如此,這個議題才值得我們付出關心,也才會引發觀眾的興趣,觸動大家的神經。


[如何搜索與整合議題內容?]

假設各位真的了解議題與時事的不同後,接下來就是立一個主題,並去搜索。要訂下主題前,最重要的是長期對此議題的關心,最少也要了解其歷史脈絡;並且對這議題「問一個好問題!」,關鍵的問題意識是一個好議題的靈魂!如果你對這議題沒有發覺問題,那我們做的活動就像簡報而已,就一點也不有趣了。而要我大膽的評斷某議題具不具備可看性、話題性、延續性,會注重下列幾項:

A.歷史縱深度:

此為有關該議題的發展過程與其影響,如美伊戰爭在發生當下時,可以說是一個大事件,但卻很難探討其影響;在過了若干年之後,其影響漸漸發展時,我們便可以做較深入的探討,如美國的中東政策變化以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B.議題廣度:

我們很難去判別一件事情究竟有沒有深度,因為這往往是時空去決定的;但我們可以觀察到其廣度;如一國之政治變遷往往影響到該國經濟甚至文化政策,倘若該國為先進大國,其影響範圍又不只是該國內,故此政治議題將不只涵蓋政治。

C.冷僻的程度:

在這點上是違背市場法則的,但我認為若能深度探討冷僻的議題,並發掘其對世界的影響、或對一般人的認知有重大突破,此議題即有相當大的可看性。這也是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當初創立「你所不知道的」系列之用意。此項也最需要用功準備。

如果各位需要搜索,建議最好先從時事媒體下手,以下網站可供各位參考

「地球男孩的世界」 http://www.bigsound.org/leonard/

「破報」 http://pots.tw/

「台灣立報」 http://lihpao.shu.edu.tw/

「大紀元-國際新聞」 http://tw.epochtimes.com/bt/nsc418.htm

「BBC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

「羅布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loblog

「Global Observer」 http://www.globalcontact.idv.tw/

但千萬不要忘記去讀書,若是不了解學理,便提不出好問題,議題也會有瑕疵。


接下來是如何整合議題的部份,太過細緻的技巧可能說不清楚,

所以提出幾個概念性的方法,以下詳述之:

1.歸納方法:

此方法在蒐集資料時常會用到,針對一個主題進行各種資料的整理,並分門別類將其列出,以方便之後的比較。如想要探討伊朗核武問題,要找的時事就不能限於伊朗,國際原能總署、上海合作組織、半島電視台、紐約時報等綜合各方的資訊,並可以試著將各種說法分類,例如西方媒體、當地看法、經濟面、科技面等。

2.比較方法:

在整理思緒提出問題前,我們應比較一定範圍的資料後,對於同一件事情兩派不同的說法究竟為何。如油價上升真的是因為石油減產嗎?大量進口的國家是怎麼看待的、進口不多的國家是怎麼看的、OPEC又是怎麼回應的呢?比較之後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與矛盾,這些就是我們可以拿來探討的事物了。

3.綜合方法:

我們如要將問題整理成一份企劃書或者文章,除了將之前歸納與比較的結果放上去以外,尚需要重新評估議題的範圍,什麼是該放進去的、還有什麼沒放,尤其是整體的架構是否完整。問一個問題跟做一個案子還是有差距的,問題可以突然冒出,但是一個完整的企劃案應具有縝密的邏輯,簡明扼要卻又架構完整。

4.分析方法:

在最後的階段,我們除了重新省視內容之外,如果還有餘力,我們要針對我們提出的每個例子、每個數據、每個說法做嚴謹的分析,其要點在於確定出處、了解該案例的立場以及自己的立場是否能搭配、以及再思索已提出的問題,期能發現關鍵的問題,但也不要太過吹毛求疵,做出來的議題有符合宗旨與目標即可。


說了那麼多,其實最需要的還是動手去做,如果我們要將議題推廣給大家認識,我們設定的議題就不能太有侷限性,要針對本身目標以及大眾需求來做設計,並且提出一個好問題,讓大家都陷入思索。期待大家之後的成果,下次我將會針對實際的案例再做分享,大家一起加油吧!


本文為前任社長 ─ 黑奴所撰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