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趙竹成/政大民族系教授(台北市)】

喬治亞以重建憲政秩序為由,進兵南奧塞梯亞引發戰爭。此次戰爭可由內而外分成三個層次去看待。


第一層是族群政治問題。喬治亞共和國自獨立前在內部就存在三個自治共和國的政治歧異。鄰近土耳其的阿扎利亞、黑海邊的阿布哈吉亞以及高加索山邊的南奧塞梯亞。蘇聯瓦解後,各國的政治認同就與喬治亞的國家主權完整概念衝突。有希望獨立者,如阿扎利亞;亦有希望能加入俄羅斯聯邦者,如阿布哈及亞與南奧塞梯亞。


尤其南奧塞梯亞與北奧塞梯亞的分立純粹是政治分界,但造成一個民族被切割在兩個不同的國家內。因此,獨立是南奧塞梯亞尋求與俄羅斯合併的重要手段,而非最終目標。不過,南奧塞梯亞在尋求獨立的過程中一定要面對高加索區族群分布特性,亦即大範圍分散,小區域集中的破碎性,各族群彼此交錯,而政治界線永遠與族群界線不合。因此,南奧塞梯亞尋求獨立就必須面對境內占總人口四分之一的喬治亞人的反對。


第二層是俄羅斯與喬治亞的政治歧異問題。自薩哈希維利在玫瑰革命取得政權後,雙邊關係一直不平靜,主要原因在於雙方的政治語言難以對話。喬治亞自薩哈希維利主政後,最主要的國家目標就是要進歐盟,一心想成歐洲人,卻同時對俄羅斯存有高度不信任感與敵意。俄羅斯進入WTO的談判障礙很大部分就來自喬治亞。這種情形與烏克蘭的情況幾乎如出一轍,如同烏克蘭有個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喬治亞有阿布哈及亞與南奧塞梯亞情況更糟。因為南奧塞梯亞提自一九九○年底就與喬治亞有武裝衝突持續到一九九二年七月。


至於俄羅斯是否會合併南奧塞梯亞,這幾乎不是一個議題。因為一定弊多於利,除了與喬治亞的戰爭狀態外,北高加索好不容易稍微平靜下來的族群衝突又會被點燃。這還沒有算進國際反應和合併後必須進行的經濟與社會投資,無論如何代價和風險太高。


如果就國際互動的角度來看,在俄羅斯週邊存在幾個親西方的國家,在戰略操作上是可以提供較大的空間,喬治亞與烏克蘭即是在這種思維下出現在美國歐洲與俄羅斯雙邊對弈的局勢中。也因此西方,特別是美方在看待這類衝突性議題時,對俄羅斯立場的思考有時會比較傾向負面,甚至帶有「與蘇聯再度冷戰」的情緒。


回到本次衝突,就俄羅斯的立場一定是越快解決越好。如果事情拖太久,先是越境難民的安置千頭萬緒,再者北奧塞梯亞人會自行武裝動員,私下參戰,屆時問題更難解決。但是,俄羅斯尋求聯合國安理會出面時,卻未得到西方國家的重視。


俄羅斯為了迅速控制局面於境外只能出兵;但就薩哈希維利來說,打這仗不是目的,戰爭只是設局的手段,而且要趁有史以來最挺薩哈希維利的布希總統仍在位的時候。俄羅斯的出兵正變成「如果俄羅斯什麼都不做,喬治亞就把南奧塞梯亞牢牢掌控。如果俄羅斯有動作,則喬治亞就可以向世界說俄羅斯是侵略者,並且把美國人和歐洲人拖進來」。


薩哈希維利就任迄今沒能力緩和國內任何的族群衝突,卻弄了一場完全不必要的戰爭。


 

來自: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