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麻生太郎

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本周末將齊聚華盛頓,我們此刻正面臨著本世紀以來最
嚴重的一場金融危機。全球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必須制定出切實有
效的對策。


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必須把實現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穩定作為當今經濟政
策的頭等大事。無論提出什麼解決方案,建立在自由市場基礎上的競爭和資本
流動顯然都應該繼續作為增長的基石。但是,我們也必須解決各國政府監管機
構的失職,推進金融產品的創新和全球化。我們需要採取一致行動,協調各國
的政策舉措,這已經成為了一項不可避免的挑戰。

短期來看,在如何控制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直接沖擊並恢復金融體系的穩定
這一問題上,日本在經濟泡沫破裂、隨後的金融危機和復蘇過程中的切身經歷
可以作為一種有益的借鑒。

首先,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徹底地根據合理估值和可靠標準披露銀行所持有的不
良貸款,並將其從資產負債表中剝離掉。日本就曾因為披露過程拖沓不充分,
而導致不良貸款問題的解決過程一拖再拖。

其次,動用公共資金向銀行注資的做法必須擁有適當機制提供充足的信貸,同
時在損失由管理層控制之外因素導致的情況下限制對管理層的不利對待。在日
本,國家有關部門在出現系統風險時將銀行收歸國有的做法也對解決問題發揮
了積極作用。

再次,央行必須持續提供流動性,特別是平穩而又供應充足的美元流動性。除
了全球性的安排外,進一步發展《清邁倡議》(Chiang Mai Initiative,東亞
地區的外匯交換機制)這樣的地區性機制也會大有幫助。

在克服短期挑戰之際,二十國集團還需要考慮面臨的中期問題。我認為至少需
要討論七個方面:

第一,只要全球不平衡的狀況還在持續,國際貨幣體系就仍然動盪不安。那些
過度消費、依靠外債的國家應該控制這種消費。同時,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
的國家應該採用自我持續發展、國內需求引導的增長模式。

第二,需要強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監督金融市場中的角色,增強其在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初始階段的預警功能。此外,必須增加IMF的財務資源,
以便讓它向推動世界增長的新興經濟體提供必要的協助。作為一項過渡措施,
日本計劃在IMF增資之前向其提供至多1,000億美元的貸款。

第三,國際發展金融機構也應該在穩定世界經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特別值得
一提的是,對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一般性注資應該
盡早進行,目前該行的新增借貸空間有限。

第四,需要重新審視IMF、世界銀行和其他機構的治理結構(包括配額和投票
權的分配),以便合理地反映出當前世界的經濟現實。

第五,金融穩定性論壇(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包括了各國金融監管部
門、財政部門和央行官員)的地位應該高於巴塞爾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等制定標準的國際機構。應該強化該論壇的功能以及它與IMF的協作,進行重組
將新興經濟體納入其中。

第六,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目前在推動各國會計準則的融合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應該把政府部門、企業
和投資者等納入這個過程,以便迅速制定一套客觀、合理的標準。

最後,目前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規定正在收緊,主要是由國際証券事務監察
委員會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實
施。我建議就賦予各國對這些機構的合法監管權進行討論。除了全球機構外,
在各地培養當地的信用評級機構,這對發展地區性債券市場非常重要。

長遠來看,鑒於美國在全球經濟中地位的變化以及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的
事實,基於美元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結構本身以及這一結構的可持續性目前面臨
著質疑。但事實是,在目前的貨幣體系下,基於美元的結構是唯一可行的。我
們應該努力支持基於美元的貨幣體系,當前的國際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都依賴
於這一體系。

這並不是說世界應該依靠美國解決所有的問題。每個地區都應該通過區域性經
濟合作向前發展,這一點很重要。舉例來講,東亞國家在貿易和金融領域的區
域性合作對全球合作倡議構成了非常積極的補充。這樣的工作,再加上本周末
即將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峰會這樣的全球性會談,將為今後一個更加穩定的國際
金融體系奠定基礎。


來源:華爾街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