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歐巴馬的當選曾讓世界金融情況一度出現「改變」希望,即使這位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將要面對美國十年來最為低迷的金融情況,世人仍對其抱持著莫大希望,至少大部分的美國人是這麼認為的。的確,歐巴馬團隊於當選不久後就提出了振興國內景氣的願景,其中某一句口號是所有台灣人都耳熟能詳的:「擴大內需」;無獨有偶,最近開始不敢說自己富有的中國政府,也開始投入四兆人民幣進行國內基建,雖然中國口口聲聲說這是為了強化內需市場以及國家的生產能力,但選在這種周遭小國都需款孔急的時機,很顯然是故意的,前陣子胡錦濤甚至放了札爾達里(巴基斯坦總統)鴿子,害人家很沒面子的去求IMF。但同時也顯示,中國政府也不相信自己初生的金融系統能在這場全球海嘯中平安無事。


       想要穩定國內的經濟情形,政府就該適時的介入市場運作,讓人民能夠放心的工作與消費,凱因斯曾在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前如是說。歷史課本告訴我們,小羅斯福的新政主要就是擴大內需,並剛好搭上二戰列車,成功轉型為世界工廠,凱因斯學派因此成為經濟顯學。如今,金融危機再度光臨世界,葛林斯潘曾大力主張的自由經濟體系,顯然是故障了,於是一堆政客與世界的評論家,將這場海嘯怪在一個看似不負責的老人身上。但在此我們必須認識到,過去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沒有人會相信過度自由帶來的只是危險,就好像網路頻寬越大越好,這樣就可以上傳下載更多東西,但直到中毒了才知道防毒軟體的可貴;但卻沒有人檢討這些致命的概念就生活在我們週遭,就連經濟學課本都是以新自由主義的理論為藍本設計,這時候人民責怪的對象該從央行總裁變成大學教授了嗎?


       但凱因斯經濟學就能救火嗎?或這只是政府的擴大宣傳:「我有滅火喔!」要知道隨著擴大內需而來的,就是舉外債、賣信用來換取建設所需的經費,如果不能保證這些建設工程或經費能成為未來成長的動力,那就是挖東牆補西牆,搭配惡德商人的炒作,營造短期的榮景,換到短期的支持後再把問題丟給政敵或繼任者;反正選票在手,希望無窮!於是這種看似中間偏左、苦民所苦的公共政策,將成國家財政上無形的負擔。當然,如果這些都是為了提升國民生產力、輔助產業與區域轉型等純經濟效益的考量,或許還有機會回本。但我們可以稍稍比較美、中、台三方的內需政策,目前都是以政治考量居多的政策宣言,實際上該如何規劃幾無定案,或是款項遲遲不公布;有時你甚至會覺得,這好像是哄騙企業與投資人的招數,待他們恢復或提升信心後,再來個錦上添花,如果社會或地方政府意願不高,這個政策宣言也可以成為刪減其他預算的口實,反正民眾無遠見、政府開銷高,又得民心又有錢花,何樂而不為。

 

前社長  蔡松伯  2008/11/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