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國旗.png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25日舉行自治公投,結果超過75%選民支持自治,成為格
陵蘭脫離丹麥三百年統治而獨立的前奏。

丹麥有5萬7000多人口,合格選民3萬9000人,公投在全島80 個市鎮和村落舉
行,當地午夜左右 (台北26日上午11時)公布開票結果,投票率71.96%,75.54%
贊成自治,23.57反對。公投通過後,格陵蘭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

由於選前民調顯示公投將會多數通過,25日尚未完成計票,全島最大城市兼首
都努克的歡慶煙火已照亮夜空。

格陵蘭1949年從丹麥爭取到半自治地位,1982年退出歐洲聯盟,之後積極向自
治之路邁進。

自治的好處包括享用北極圈潛力雄厚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以及司法和警察事
務自理。近年極區冰原融化,環北冰洋國家如加拿大、丹麥、挪威、俄羅斯、
美國都摩拳擦掌,準備進取土地和資源,格陵蘭興趣不下於他們。

格陵蘭自治後,有些政策總部將從丹麥遷到這裡,方案則包括,自然資源所得
營收將分配給格陵蘭,以便減少丹麥對格陵蘭的年度補助。

自治後,格陵蘭原住民將獲得國際法承認為一個民族,其語言將成為官方語言。

外交和國防的自主也將增加,但後兩者的終定權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握在丹麥
手裡。

反對自治者的主要理由是,格陵蘭人口太少,不足以成為一個現代、獨立的國
家。2007年,格陵蘭還需要丹麥補助4億3200萬歐元(台幣186億元),占格陵
蘭GDP約30%。

來源:聯合報

---------------------------------------------------------------

格陵蘭小檔案
   
(中央社格陵蘭努克26日美聯電)格陵蘭選民在25日公民投票中贊成自治,為
格陵蘭脫離丹麥完全獨立鋪路,以下是格陵蘭小檔案。

地理:格陵蘭面積220萬平方公里,其中85%被常年不化的冰帽覆蓋,冰帽厚
度多達3350公尺。科學家擔心冰帽融化會加速全球暖化。這個世界最大島嶼,
是法國的三倍大,沒有冰雪覆蓋的濱海地區約34萬平方公里。

人口:格陵蘭人口5萬7千人,其中4萬7千人住在18 個城鎮中;原住民伊努依特
人(Inuit)稱自己是「格陵蘭人」(Klaaliit),據信他們是4000年前從西伯利
亞移居到此。

該島1/3人口住在格陵蘭島首府努克(Nuuk),這也是格陵蘭最大的城鎮,北
極圈的希希密烏特( Sisimiut)是第二大鎮,居民6140人。居民主要都是路德
教派,也有其他基督教派。

政治:1979年自治協議讓格陵蘭在丹麥王國中獲得半自治區地位,並成立有31
席的議會,每四年改選一次。

聯合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首長埃諾克森(Hans Enokse)的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
格陵蘭和另一個丹麥半自治區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都各有兩席代表。

國家元首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

歷史:海盜頭目埃克里(EriktheRed)1000多年前就踏上這個大島,並建立一
個小型斯堪的那維亞殖民地,他並將這個島命名為「格陵蘭(Greenland)」
,因為它擁有如茵的綠色草地。1976年格陵蘭成為丹麥殖民地。

二次大戰時,德國納粹佔領丹麥,但沒有佔領格陵蘭,美軍在此建立空軍基地
,做為戰鬥機飛往歐洲的中途站。同時美方提供格陵蘭物資,這最終影響到該
島居民,促使他們要求將格陵蘭發展成現代城市。

1979年開始自治。

經濟:每年丹麥補助格陵蘭5億8千8百萬美元,是該島經濟來源的2/3。失業率
約8%,但會因季節而不同。格陵蘭主要以外銷漁貨為主,包括外銷蝦、鮭魚
和大比目魚等,其他收入包括皮草和觀光業。

國際關係:雖然丹麥主管格陵蘭的外交政策,但格陵蘭本身是北極會議
(ArcticCouncil)八國成員之一,該會議主要是追蹤北極地區環境情況。

格陵蘭也是「依努伊極地會議」(Inuit CircumpolarConference)成員
,該組織主要是促進住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蘭和俄羅斯楚科加半島15萬
伊努伊特人權益。

1982年公民投票,格陵蘭決定不加入歐洲聯盟,儘管丹麥是歐盟的成員之一。
但是格陵蘭和歐洲聯盟達成協議,允許歐盟國家在格陵蘭水域捕漁。和丹麥一
樣,格陵蘭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

來源:中央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