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必須相信,每屆諾貝爾獎的得主對當代必有不可言喻的貢獻,各項獎牌的得主,我們不見得每個都認識,如果不幸讓臺灣人認識的諾貝爾獎得主,或許有著悲慘的身世、驚人卻又很容易令人理解的理論,但最重要的是媒體的宣傳。而本屆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或許因此成為世界媒體的寵兒,連身處國際「沙漠」的台灣都能聞其大名,可說是相當的不簡單。然而,為什麼克魯曼能夠這麼快的享譽世界呢?除了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外,他還精確的批判世界最有權勢的人─美國總統布希,成為他「享譽」世界的最大成就。


      過去社會常對喜好模型、不談人性的經濟學家有著不少偏見,如果這個學者不能幫企業賺錢,又不能為政府御用,那大概只能在學生的考卷上逞威風了。但克魯曼卻能憑自己的跨領域知識以及個人興趣,以流利的文筆(其實他的評論在紐時上算好讀的)剖析布希政府的經濟政策,言詞鋒利的程度有時讓人一度以為他不是經濟學者,畢竟大多的學者都以言詞謹慎為準則。或許傳奇人物總是能打破準則,既是經濟學教授也是政治評論家的克魯曼,居然得到評審的認同而成為諾貝爾獎得主,而這個時間點恰巧是歐巴馬與麥肯打的正火熱的時候,就在領獎的前後一段時日,他仍繼續的發表專欄批判麥肯的醫療政策。一般來說,強調中立的諾貝爾獎不應該與政治有太多牽連,即便和平獎也是如此,所以這次的經濟獎飽受外界質疑,或許我們不該陰謀論的相信政治作祟,但克魯曼的政治色彩實在太濃,尤其是克魯曼式的預言。


    克魯曼的批判之所以惹人注目,除了簡單清晰的詞彙外,還加上他自己對時局的預測,而這往往是媒體與大眾最喜歡關注的地方。解釋過去,是歷史學家的工作,要等到下定論時往往是好幾十年後的事了;批判時事,從計程車司機到大學教授,沒有人不會,只是比較誰掌握的資訊多寡而已;但預測未來,就不是每個正常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而我所說的預測當然不是每天在家摸水晶球,而是根據正確的資訊線索,以及可信的理論依據,並搭配當今時局脈絡,方能達到。


    舉例來說,一般媒體稱許他的預測正確有兩項,一是成功預料金融風暴將至亞洲並導致全球衰退,二是立即判斷美國紓困方案的不當,但兩者其實有跡可循,由於克魯曼本就是研究貿易模式與金融活動區位等相關議題,金融海嘯之蔓延迅速就在於諸多企業與銀行交叉持股,而當今西方世界的工廠就在亞洲,從中剖析即可成功預測;此外,習慣批判共和黨的他,自然不會放棄紓困政策這個抓布希小辮子的地方,但他精確的地方就在於他馬上推斷英國在第一時間砸大錢的舉動是正確有效的,而當時就連IMF都還不敢對冰島投錢,美國也還在考慮救不救市,但事後其他歐洲國家紛紛仿效英國紓困政策,金融海嘯才告一段落,世人也才了解克魯曼之卓見。但如前文所述,事後說明並不難,難在如何當下找到線索並立即做正確判斷,而此亦不像一般政治評論家單憑經驗判斷時局,政治時勢或許能影響大環境,但強調主見與預測的政治性評論決不能單靠觀察而已。



前社長  蔡松伯

2008/1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