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世紀末,全球化的概念加速流傳,「無疆界的世界」猛然被警覺到,
觀察家甚至宣稱「民族國家的終結」。

     接著,全球政治、經濟的討論充斥。其中,又以主張全球資本主義勢不可
擋的工業主義邏輯觀點最為流行,認為全球化是工業化的下一階段,是條不歸
路,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從此,鼓吹降稅者找到了藉口,主張低薪資者也振
振有詞,反福利者也有了靠山,認為全球資本會流向低薪、低稅、低福利的國
家,也就是所謂的向下競逐。

     馬克思主義者早就看到,資本主義的邏輯:擴張、密集化和滲入生活的所
有層面,是促成全球化的既成趨勢。復加上現今世界體系中資金、生產、消費
的安排,使全球資本家獲利持續增加,是推動全球化背後的驅動主力。接著,
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對勞動過程、競爭與消費的主張,就成為推動全球化的旗
手。

     馬克思主義者也預言全球化將帶來諸多十足破壞性的影響。首先是貧窮與
不均日趨嚴重。非常諷刺的是解決貧窮問題的處方竟然被認為是加速全球化。
其次,全球資本主義販售的不再只是商品和貨物,而是包括:符號、聲音、形
象、軟體、關係與連結。這些不只用來填滿豪宅,也在殖民消費者的形象,並
掌控溝通管道。第三,全球資本主義透過政經手段,排除各種妨礙自由市場運
作的法令與管制,企圖將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的底層結構澈底鬆綁與私有化,
鼓催勞工流動、工作派遣、工會削權,折損國家與勞工組織的權威,依賴傳統
階級鬥爭作為瓦解資本主義的策略注定要失敗。

     即使對全球化的看法仍有爭議,有些學者以為人類社會的某些面向的全球
化早已存在,如商業活動。全球化現象,即使是個存在的事實,民族國家仍然
屹立不搖,在全球既競爭又互賴下,在某些面向上,國家反而更具保護性。而
且,它所承載的服務國民的責任,並沒有所謂的「全球政府」準備接手,包括
金融管制與社會福利事務在內。

     上述說法,在這一次全球金融風暴中,一一浮現。由於美國次級房貸掀起
的金融風暴,摧毀全球金融市場,威力之驚人,足以比擬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
蕭條。

     有觀察家認為其後果將不如當年的嚴重,其實是因為自從上次的經濟大蕭
條之後,福利國家已普遍建制完成,如退休年金、失業保險、 健康保險、兒童
津貼、長期照顧等,成為支撐各國因市場失靈後的復原機制。再者,災情似未
完整被報導,房地產泡沫化,推倒金融機構,折損保險公司,股票下跌,投資
套牢,消費不足,生產減量,裁員擴大,關廠歇業,失業攀升,貧窮惡化,社
會不安。今年的冬天絕對是寒冷的,何時回春?眾說紛紜,沒個譜兒。

     九月布希政府提出七千億美元的紓困方案,過不了眾議院這一關。到了十
月四日才在各方奔走下修正通過,其中包括政府收購銀行股權。英國的動作更
快,通過五千億英鎊紓困案。德國也緊跟著通過四千八百億歐元紓困案。歐盟
各國紛紛仿傚。對美國新自由主義政府來說,國家是不該介入金融市場的。對
具有費邊社會主義傳統的英國工黨政府來說,出手接管銀行,並沒有那麼難為
,布朗首相動作自然神速。

     不論如何,全球資本主義向國家求援,已是一個有趣的畫面。全球政治經
濟向左轉態勢明顯。國家介入市場,尤其是金融巨靈,勢不可免。然而,就說
馬克思主義藉此抬頭,也未必然。可以預見地,全球政府勢必更迫切被期待,
而民族國家與全球政府間的分工,必須更明確。國家適度干預主義會受到升斗
小民的支持。如同一九二九年以來,福利國家的擴張經驗,各國會更珍惜已建
立的福利國家體制。自從一九八○年以降,嚴厲批判福利國家危機的新自由主
義會暫時銷聲匿跡。只是,各國的紓困基金,其實是向未來借款,國家官僚介
入銀行經營,紓困可能,賺錢不一定有機會。本已紅通通的國家財政赤字,如
何在未來盡速平衡,恐怕也是個大哉問。當然,此時問這些也是白問,先救金
融市場要緊。


 來源:中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