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雖然表示要努力提振國內消費﹐但在投資者和許多觀察人士看來﹐具體措施卻不夠“解氣”﹐中國股市週四收跌大概就是人們這種失望情緒的反映。可問題是﹐“大力”提振消費就真能解中國經濟的燃眉之急嗎﹖

首先﹐中國今年的消費增幅已經不低﹐1至11月份的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1.9%﹐增速只比1至10月22.0%的零售額增幅低0.1個百分點﹐而1至11月CPI的增幅卻比1至10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由 6.7%降至6.3%)﹐這表明去除通貨膨脹因素的零售額“淨增幅”是逐月擴大的﹐而11月份在CPI漲幅只有2.4%的情況下零售額還能增長 20.8%, “淨增長”水平更是達到了十多年所未見的高度。這一點充分說明﹐國內消費並不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仍有很大提振空間”。

其次﹐中國人真的只是因為醫療、教育、住房等社會保障不落實才不敢花錢嗎﹖眾所周知﹐中國20%的人擁有80%的國民儲蓄額﹐要說擴大消費﹐這20%的人無疑最有潛力﹐而他們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醫療、住房壓力的﹐然而近期國內旅遊市場出現的蕭條以及轎車市場的大幅回落卻顯示﹐這一高收入人群的消費意願也在顯著衰退﹐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保證工資足額發放等“民生工程”對促進這些人的消費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其實人們不肯消費的最直接原因一是對未來經濟前景感到擔憂﹐二是受“買漲不買落”的心理支配﹐而經濟低迷和物價走低是國際大環境決定的﹐中國政府並無能力扭轉乾坤﹐這從國家屢屢出台股市刺激措施而中國股市卻始終像扶不起的阿斗上便能明顯看出﹐你這邊再使勁﹐那邊紐約股市一個連跌就讓你前功盡棄。

綜 合歷史經驗看﹐刺激消費的關鍵在於讓最有能力消費的那部分人肯放手花錢﹐而讓他們踴躍花錢的最直截辦法就是讓他們賺到錢﹐在全球市場自然需求低迷不振的當 今﹐加大政府投資無疑是往老板和“金領”及“白領”們口袋裡塞錢的最有效辦法﹐包括搞一些政績工程。加大民生投入很“人本”﹐但市場經濟就是這麼直白﹐只 有老板賺到錢打工仔才能掙到錢﹐反過來就不可能。正因為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中國政府才把刺激經濟的投資重點放在了基礎設施建設上。從目前看﹐中國提振經濟 的路無非兩條﹐一是加大國內建設投資﹐二是讓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刺激出口﹐前者受益的是老板﹐後者得益的是老外﹐你說說這“肥水”先該往哪兒流﹖

總之一句話﹐理想主義、人道主義救不了中國經濟﹐“腐敗消費”、“奢侈消費”總比沒人消費強。


(本文作者劉罡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編輯兼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

 

來自:華爾街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