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哈瑪斯組織發展歷程
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阿拉伯文中為「熱忱」之意),源自基本教義派伊斯蘭兄弟會的分支,正式全名是「回教抵抗運動」,成立的終極目標是摧毀以色列,並在巴勒斯坦土地上成立伊斯蘭國家。
據估計,哈瑪斯擁有數千枚短程火箭及數十枚射程較遠的格勒式飛彈,可攻擊距加薩走廊約四十公里外的以色列人聚集區。不僅旗下主要安全部隊(目前已增至上萬人)從二○○六年中開始部署在加薩街頭,在翌年六月正式接管加薩走廊後,勢力更急劇擴大。儘管該組織一度在二○○○年同意遵守以巴談判所達成的長期休戰協定,但仍不時發動自殺性攻擊,致使以色列亦屢屢透過軍事行動來進行反擊。
貳、後冷戰時期以巴談判的頓挫
自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宣布獨立建國後便衝突糾葛不斷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關係,終於在一九九一年馬德里中東國際和平會議召開後出現和解契機;這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試圖解決雙方長達四十多年衝突的首次會議,結果也奠定了中東和談的雙邊和多邊會議基本架構。
其後,不僅在一九九二年獲勝組閣的以色列勞工黨主張與巴解對話,在挪威居間促成十餘次談判後,雙方進而在一九九三年達成「奧斯陸協議」,亦即在「以土地換取和平」的前提下,以色列總理拉賓與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同意互相承認,並達成讓巴勒斯坦逐步建國的共識。儘管如此,由於以色列強硬派在二○○一年上台,導致以巴關係陡然陷入膠著狀態,此後直到二○○四年阿拉法特去世為止,雙方之間一直處於緊張動盪的敵對僵局當中。
在此期間,以巴雖曾簽署若干協議,但並沒有顯著進展;無論是耶路撒冷問題、巴勒斯坦難民回歸權、水資源或以色列佔領區問題,雙方都因分歧太大而無法達成具體共識。即便聯合國、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四方曾共同於二○○三年提出一份中東「和平路線圖」,計畫分三階段結束以巴衝突,最終也不能落實。
事實上,在夏隆於二○○六年初驟逝,而巴勒斯坦的哈瑪斯組織仍持續不斷發動攻擊的背景下,不僅阿巴斯被質疑過於軟弱,以色列也向巴勒斯坦方面提出最後通牒,亦即巴勒斯坦人若非採納阿巴斯所提出的協商妥協方案,就是繼續與哈瑪斯強硬派結合,然後自行面對種種後果。問題在於,由於以色列經常片面撕毀承諾,以致巴勒斯坦人對其信賴感實在不高;再加上阿巴斯始終無法有效提昇其民意支持度,終於讓哈瑪斯勢力藉此不斷上升且坐大,從而為中東和平埋下最具爆炸性的衝突伏筆。
參、哈瑪斯控制巴勒斯坦埋下危機伏筆
二○○五年,隨著前述「和平路線圖」達成初步共識,而溫和派阿巴斯也以壓倒性多數選票當選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後,以巴和平進程的重新啟動一度充滿濃厚希望。但結果是在翌年(二○○六)一月,巴勒斯坦所舉行自一九九六年以來的首度國會大選中,不僅投票率相當高(七成七),激進派哈瑪斯組織更於首次投入大選後,便於總數一百三十二席中贏得七十六席的過半席次,大勝執政黨法塔組織(只獲得四十三席),順利取得組閣權,並從而為當前中東局勢投下一枚震撼彈。
儘管哈瑪斯仍被美國、以色列與歐盟等列入恐怖組織名單,但事實上,該組織亦從事包括提供社區福利,以及建立教育網絡等社會運動,更因其長期貼近巴勒斯坦基層,擁有諸如正直、守紀律及具有強烈反以色列意識等形象,對照著由於執政黨官員貪污與行政無效率導致人民失望,於是讓它初試啼聲便贏得漂亮勝利。勝選後的哈瑪斯一方面對內安撫法塔支持者,與各派系協商籌組聯合政府事宜,對外則呼籲國際社會尊重民主選舉結果,並要求各國施壓以色列結束佔領。
哈瑪斯不僅在勝選後便正式派部隊進駐加薩走廊,二○○七年七月更進一步在接管此地區後設立司法委員會,負責當地的司法工作。對此,以色列首先公開要求該組織承認以色列的立國權並放棄暴力,同時研擬一系列制裁措施防杜後患,包括凍結每月轉移數百萬美元關稅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內;由於這筆錢占自治政府預算的三分之一以上,一旦政策付諸實施,勢必為哈瑪斯新政權帶來沉重壓力。
肆、以色列攻擊哈瑪斯的後續展望
無論哈瑪斯對以色列採取何種立場,就以色列本身來說,該國東方有伊朗環伺在側,北邊有黎巴嫩真主黨虎視眈眈,至於哈瑪斯則從南部施加壓力,這些不僅讓以色列必須隨時繃緊神經,尤其在哈瑪斯取得巴勒斯坦政權後,據稱其近年既從伊朗處獲得大量新式火箭,並屢屢派人到敘利亞和伊朗受訓;在短短幾年當中,火箭彈便已取代過去的自殺式恐怖攻擊,成為哈瑪斯組織對抗以色列的主要武器,至於控制巴勒斯坦更使其取得地利之便,從而得以藏身在戰略地道中,對以色列進行持久性的巷戰,並藉隧道擺脫以色列的轟炸攻勢。例如在以色列於二○○八年十二月底所發動的攻擊中,哈瑪斯所發射的火箭彈便落在以色列境內四十二公里遠的地區,此結果一方面讓以色列軍方感到震驚,更使其自我肯定發動先發制人攻勢的戰略正確性。
至二○○九年一月初為止,以色列對加薩地區所發動的連續轟炸,已造成將近千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兒童,另有將近四千人受傷;至於哈瑪斯雖也對以色列發射了三百多枚飛彈,但僅造成十三人死亡。儘管在以色列發動攻勢後不久,就傳出哈瑪斯要求停火的呼聲,以色列非但不予理會,反而進一步派遣地面部隊越過邊界,重新佔領部分加薩地區,顯然是企圖貫徹「以戰止戰」的政策。
伍、結語
根據跡象顯示,暴力衝突可能加劇,至於以色列在未來可能有三種戰略選項:首先是發動全面入侵戰爭,以完全壓制哈瑪斯游擊隊及其盟友,但此舉必須顧慮到後續發展的順利性,以免影響到今年二月的總理選舉;其次是進行有限制的軍事行動,以對哈瑪斯領袖進行「斬首」為主;最後則是逐步將衝突降低至制裁程度,一方面鼓動加薩地區的反哈瑪斯力量,其次亦可將己方損失控制在最低範圍。目前看來,以色列似乎較傾向於前述的第二個選項,但未來發展仍需觀察。
(本文由我協助規劃,並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蔡東杰執筆,刊登在青年日報全球戰略觀察專欄,2009.1.16,版7)
本文引自 王崑義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
留言列表